特朗普政府为推动造船业 “美国优先”,近期密集出台针对中国船舶及港口设备的贸易限制措施。英诚物流作为国际物流领域的专业服务平台,持续关注政策动态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,以下为您解析最新进展及行业应对策略。
一、关税新政核心内容:从港口费到惩罚性关税
(一)听证会聚焦两大加税提案
5 月 19 日,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(USTR)就两项关税提案举行听证会:
港口岸桥起重机(STS):拟加征100% 惩罚性关税,目标直指中国中交集团、上海振华重工等全球龙头企业;
集装箱及装卸设备:对集装箱、底盘及零部件征收20%-100% 关税,覆盖中集集团(CIMC)等主要供应商。
(二)船舶收费分阶段落地
4 月 17 日公布的船舶收费政策已进入实施倒计时:
阶段 | 时间 | 收费标准(中国建造船舶) |
---|
第一阶段 | 2025.10.14 起 | 每净吨位 50 美元(三年内逐年递增至 140 美元) |
第二阶段 | 2028 年起 | 限制外国船舶参与液化天然气运输,要求美籍船舶占比 2047 年达 15% |
争议焦点:USTR 拒绝接受业界反对意见,强制将讨论限定在关税提案本身,凸显政策制定的政治导向性。
二、行业冲击:本土产能断层与全球物流危机
(一)美国港口基建陷入两难
产能空白:美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已无本土 STS 起重机生产商,全球仅中国(占 70% 市场份额)、日本三井、欧洲科尼 / 利勃海尔具备供货能力,且后三者产能仅能满足全球 15% 需求;
项目搁浅风险:休斯顿港已签订 8 台中国产 STS 起重机采购合同(2026 年交付),若加征 100% 关税,单台成本将从 3000 万美元飙升至 6500 万美元,直接导致港口扩建计划停滞,预计损失 2.3 万个就业岗位;
供应链连锁反应:美国 90% 的集装箱装卸设备依赖进口,关税将推高物流成本 25%-40%,零售商库存周转率下降 12%,消费者物价指数(CPI)可能上升 0.8 个百分点。
(二)全球航运规则遭破坏

三、业界强烈反对:利益冲突与政策反噬
(一)美国本土行业集体发声
港务局协会(AAPA):支持本土化目标,但强调需先通过税收抵免培育国内产能,“强行加税将导致港口现代化倒退 20 年”;
航运商会(CSA):指出政策与美中贸易谈判目标相悖,“惩罚性关税只会让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买单”;
跨党派议员:12 名共和党议员联名致信 USTR,警告 “破坏供应链稳定性将损害特朗普选民基础中的农业州和制造业”。
(二)中国企业回应与反制潜力
四、英诚物流应对建议:规避风险与产能重构
(一)物流路径优化
设备类产品紧急发运
多式联运替代方案
(二)产能全球化布局
海外建厂可行性
新兴市场开拓
(三)法律与合规支持
五、英诚物流观点:贸易保护主义的现实困境
美国此次关税政策暴露了 “产业回流” 与 “供应链安全” 的内在矛盾 —— 缺乏本土产能支撑的保护主义政策,最终将反噬其自身经济竞争力。英诚物流建议企业:
建立长期风险对冲机制:将对美业务占比控制在 40% 以下,加速向 RCEP、拉美等多元化市场转移;
投资数字化供应链:利用英诚物流智能系统实时监控全球港口政策、运力价格,实现 “订单 - 物流 - 关税” 全流程动态管理;
强化合规能力建设:定期开展原产地规则、反倾销法培训,英诚物流 2025 年已举办 12 场专题研讨会,覆盖超 500 家企业。
如需获取美国港口设备运输报价、海外建厂可行性分析或 WTO 诉讼支持,欢迎联系英诚物流专业顾问,我们将以全球化网络与专业化服务,助力企业在贸易壁垒中开辟新增长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