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际海运领域,货物运输面临着诸多风险,选择合适的保险险种至关重要。2025 年 3 月发生的一起案例令人警醒:一批从上海发往鹿特丹的纺织品,因货舱冷凝水受潮霉变,而货主仅投保了平安险(FPA),最终未能获得赔偿,直接损失超过 12 万美元。这一事件凸显出国际海运保险中险种选择的重要性,其中的细微差别可能让企业承受远超保费的经济损失。接下来,英诚物流为您深入剖析,助力您做出明智的保险决策。
险种核心差异:风险覆盖的 “三段式切割”
平安险、水渍险(WPA)、一切险(AR)在风险覆盖范围上有着本质区别,其差异犹如对风险进行了 “三段式切割”。
平安险的保障范围相对较窄,它仅对自然灾害导致的货物全损,比如整批货物因船舶沉没而灭失,以及意外事故,像触礁、火灾等引起的部分损失进行赔付。举例来说,如果在运输途中,集装箱不幸在台风肆虐下坠入大海,导致货物全部损失,这种情况下平安险会给予赔付;但要是货物只是因为暴雨淋湿而部分受损,那么就不在平安险的赔付范畴之内。
水渍险则是在平安险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,增加了 “自然灾害导致的部分损失” 的保障责任。例如,纺织品若因海水渗透致使 30% 发生霉变,此时就可以依据水渍险进行索赔。不过,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水渍险对于淡水造成的损害,像冷凝水、雨水等导致的损失是不予赔付的,若想获得这方面的保障,就需要额外附加 “淡水雨淋险”。
一切险的保障范围更为广泛,采用 “非列明风险兜底” 的逻辑。除了涵盖平安险和水渍险的责任范围外,还包含 11 种一般附加险,如偷窃、钩损、串味等风险。以电子产品运输为例,若货物在装卸过程中因碰撞导致屏幕碎裂,一切险能够提供赔付;然而,要是货物因战争、罢工等特殊风险受到损害,仍然需要单独投保战争险或罢工险。
选择策略:货物特性与运输链路的 “动态风险矩阵”
海运保险实际上是一场 “非对称风险博弈”,一切险并非万能的保障,平安险也可能隐藏着成本陷阱。随着 2025 年 MARPOL 附则 VI 在地中海排放控制区的生效,船舶改用低硫燃料后,设备腐蚀风险有所增加。因此,对于高精密设备的运输,英诚物流建议额外投保 “锈损险”,以进一步降低风险。
如果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,请咨询英诚物流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。英诚物流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的团队,能够为您提供精准的保险方案建议,帮助您在国际海运中有效规避风险,保障货物安全。
本文所述保险条款基于中国保险条款(CIC)及国际行业实践,具体承保范围以保险公司最新政策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