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际海运的复杂版图中,智利圣安东尼奥港作为南美西海岸的关键枢纽,承载着至关重要的运输使命,尤其是智利全国 95% 的进口汽车卸载任务都依赖于此。然而,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港口拥堵和高额滞期费问题,让跨境物流企业苦不堪言。2025 年,港口维修计划致使单月 3 万辆新车滞留,再加上罢工以及基础设施瓶颈等因素的影响,货物平均滞留成本飙升了 300%。那么,如何在这重重风险中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呢?接下来,英诚物流将为您深入剖析。
拥堵根源:多重压力交织
圣安东尼奥港拥堵问题的产生,是供应链弹性不足与各类突发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。2024 年 11 月,港口工人因薪资纠纷发起罢工,这一事件直接导致 7 艘船舶不得不改道航行,原本集装箱在港滞留时间仅为 3 天,罢工期间却延长至 21 天,滞期费也随之急剧增加。
2025 年,DP World 启动的板桩维修工程更是雪上加霜。在五分之四泊位停用期间,进口车辆只能绕行至里尔昆港,这使得单辆运输成本大幅增加 10 倍。而且,由于公路运力有限,在里尔昆港又引发了二次拥堵,进一步加剧了物流运输的困境。
尽管圣安东尼奥港年设计吞吐量可达 600 万标准箱,但在 2025 年 RCEP 生效后,亚洲 - 智利航线的货量激增 40%,而港口起重机的配置却依旧按照 2018 年的标准执行,单日最大处理量仅为 2.1 万 TEU。当船舶集中到港时,堆场密度超过 85% 的安全阈值,装卸效率随之下降 60%。
此外,冷链与普货混合作业模式也存在弊端,冷藏箱插电位的争夺使得操作延迟问题更加严重,进一步阻碍了货物的高效流转。
滞期费控制策略:多管齐下
面对圣安东尼奥港高额的滞期费,充分利用《智利海关法》第 187 条 “不可抗力延期” 条款是关键。如果货主能够提供罢工官方记录、港口维修公告等相关文件,就可以申请免除罢工期间产生的滞期费。例如,2024 年某车企凭借港口工会发布的罢工通知,成功豁免了 12 天的滞期费,节省成本超过 28 万美元。
但对于一些非官方认可的 “软性拥堵” 情况,如设备短缺等问题,则需要通过 “保税区暂存 + 转口贸易” 的方式重构运输路径。这种路径优化需要紧密结合港口实时数据以及区域政策的联动。2025 年,宁波海关试点的 “跨关区退运” 机制,允许滞留圣安东尼奥港的货物经第三国中转入境,在全程海关监管的状态下,能够有效规避智利本地的滞期费。
一些头部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运用先进技术来应对滞期费问题,部署了 “动态滞期费预测系统”。该系统通过接入港口起重机开工率、堆场空置率等 12 项实时数据,能够提前 72 小时预判滞期风险,并自动生成改港或中转方案,将滞期费超支的概率降低 47%。
圣安东尼奥港的拥堵与滞期费难题,本质上是硬件设施瓶颈与应急处理机制失衡所导致的。从应对罢工风险,到进行智能路径规划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细化管控,这直接关系到供应链成本的高低。
如果您在国际物流方面有任何服务需求,欢迎随时咨询英诚物流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。我们将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,为您提供优质、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。
本文参考智利全国汽车协会 2024 年港口拥堵报告、RCEP 原产地规则实施指南及宁波海关跨境电商试点政策,具体操作请以智利海关最新规定为准。